zhengang2046
文章数量:235
点击人次:1070841
- “忽悠”的市场、可怜的老板
-
我的日志
听着自己心碎的声音如水晶被砸碎般清脆一定很过瘾[@more@]“忽悠”的市场、可怜的老板
“忽悠”也有市场,这可千真万确。就象周瑜打黄盖,一个要打,一个愿捱,看官急死,诸葛亮笑得肚子疼。有人要问了:“直销场子就这么大,谁忽悠谁啊?”--操盘手忽悠企业老板呗!昨天“进攻型刺猬”跟我讲了一家据称“即将开盘”的公司制度,稍一分析,脑子里就冒出这么个想法:为什么时代不同了,人却还是那么没长进?而且不但没长进,反而越来越没出息了,莫不成中国直销界的特色就是“江河日下,与时俱‘退’”?!就那么个制度(还是新版的,老制度已弃之不用),能玩上半年我看就了不起了,半年后,不是企业刹车、脱离直销,就是得换别的制度。不干直销?说的轻巧!卖出去的货怎么办?现在一万一份两万一份热火朝天地都卖出去,以后再一万一份两万一份地老老实实全收回来?换制度?你看世界上有哪家知名公司是靠换制度换来成功的?换制度容易,老团队直销人的利益呢?怎么保证?直销团队,平均要八个人才能养活一个人,有一万人的团队,就有一万张口在等着吃饭啊,新制度的魅力有这么大,能招来八万人而让这一万人吃饱吗?再说了:如果未来新制度真有那么好,那干嘛现在不采用?非要等以后呢?这里用一句话就能概括未来会替代它的新制度的特征:一蟹不如一蟹!
以前我给绿芝琳做顾问,采用的制度是双线矩阵,制订的营业计划极为长远。虽然最高拨出设计为营业额的50%,但第一周发放奖金时,实际拨出不到营业额的18%(现在的操盘手,如果第一周无法让公司的拨出率达到设计时的最高值,可能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但就是这样一个制度,老板认为发展太慢,三天两头让我修改制度,后来他自己看中人家公司的一套制度,非要改成那样子,我不认可,回家了。那套制度失败后,他又请来做过“日新书吧”的网头,改成“日新书吧”的制度操作。一开始那个成绩喜人啊,那个场面火爆啊!用“日进斗金,夜入斗银”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两三个月后,老板向媒体宣称:由于《直销条例》制订得太严酷了,公司决定退出大陆,事实上国务院通过实行的《直销条例》和草案并没太大区别。真正的原因是公司那时已门可罗雀,K值低到没人会搭理的地步,换句话说,那个制度已经崩盘了。这是我早已料到的结局。王睿和我先后在《中国直销》等杂志发表了关于“日新书吧”奖金制度的分析文章。我那篇是以“东方无店铺”的名义发表的,它是东方武理事长与我共同主编的《东方直销大全》一书的一个案例分析,用两种方式对它的拨出进行推导所得出的分析结果是一样的--这个制度一定会崩盘。
我拿这个案例来说明“忽悠”的市场:老板想要圈钱,他需要的是一套能圈钱的制度;而操盘手因缘际会、投其所好,就给他拿出那么一套制度,由于两者目标有一致之处,因此,被采用的制度一定是能让公司快速出货的;但是,因为这套制度是操盘手拿出来的,它一定有利于操盘者而不利于公司,他可以借这个制度让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哪怕让公司完蛋都在所不惜。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操盘手的眼光不能放长远一点呢?答案是:因为老板的眼光就不长远。倘若老板的眼光能放长远,他会听任操盘手实施一套注定会把公司搞垮的制度吗?事实是:可能你想细水常流、薄积厚发、韬光养晦、来日方长,可你为公司着想、力求让公司永续经营,老板还不干呢!他很可能在心里琢磨你是不是不愿意他发财啊?!就如绿芝琳的老板后来在执行日新制度时一直向人家唠叨的:“以前公司采用了甄刚设计的制度,损失了好几百万!”我都不知道他说的这“好几百万”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不知道为什么他就不想想公司的总资产一共才多少?或许他是把开直销公司当成开银行了?只要一开门,人家就会巴巴地把钱送进来?
可能那些涉水直销的企业老板总认为自己才是老板,认为只有老板才能掌控全局,但事态的发展一定会超出他们的预料,不过等他们发现失控已经来不及了。忽悠来忽悠去,想尝鲜的企业一家家地完蛋,而操盘手不但风光依旧,还日益光彩照人,率领蓬勃发展的蝗虫般的队伍,今天悄悄跑来考察这家企业,明日倾巢出动平移到那家公司,南征北战,玩个不亦乐乎。或许这就是最近两三年来,没哪家新开盘的内资公司做上半年后还能持续倍增的原因吧?至少我还没见过有这样的公司--除非是用老鼠会或金字塔的方式。
要是有哪位企业老板活腻味了、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才好了,那就去搞“直销”吧,请个所谓的“操盘手”过来,让他帮你拿出一套制度,然后呆一边看着他怎么把你公司的资产、信誉、名声和未来如凌迟般千刀万剐、一点点地灭掉……听着自己心碎的声音如水晶被砸碎般清脆一定很过瘾
2006-08-31 10:06:07
衣着光鲜的背后是丑陋不堪的草包。 到现在还拿制度来忽悠人的网头可以休矣2006-08-31 11:08:04
又见“忽悠”二字,不知从何时这个词与“解构”、“博弈”一样流行起来。 正好在看朗咸平2005年澳州演讲片断,在谈到国企MBO状况时他讲了一个故事:“到国内餐厅吃饭,你问那服务生有什么好吃的?他一定会跟你说,先生,蒸条鱼吧。为什么,你知道吗?不是最贵的,就是卖不出去的,没有第三种可能。连服务生都没有信托责任。所以我们今天产权改革背后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未来最大的危机,那就是我们国家信托责任的沦丧。” 道理是大了些,不过却很应景。2006-08-31 11:32:12
忽悠,在中国真是很有市场,忽悠得越大越叫本事,人那,还真吃这一套。2006-08-31 16:32:09
没有人骗人,都是自己骗自己。直销难民如此,直销企业也是如此。 利用直销模式圈钱,急功近利真的不如抢银行更快,风险未必比直销大,难度可能更低。市场的占领涉及到方方面面,抢银行未必那么缜密。 虽然是斗气话,但企业老板如果不想永续经营,想骗完就走,老鼠会确实比直销快的多。 不相信别人是因为不自信,没有自信和相信别人的本事。2006-09-01 00:09:04
已在刚哥的思想碎片两次看到我的名字,感谢刚哥记得我。 昨日,“进攻型刺猬”也把那家公司的制度资料发给我了,用了中午一个小时的时间和“进攻型刺猬”沟通的结果是:新旧制度都很老化,没有实质上的新意;而老制度改新制度的原因至少有一条,同是作为双轨制,新制度拨出比老制度慢,公司放血可以慢点! 顺便说上一句,“进攻型刺猬”提供的公司的财务计划,就在其网站上查阅的资料而言,也是在多处存在问题的,包括其为上市意图公布的数据。但鉴于手上暂无更直接和更深度的资料,没有和“进攻型刺猬”就财务问题讨论更多,有机时有时间会与“进攻型刺猬”公起一文,以辅证对该公司变化制度和夸大宣传之不实之处。2006-09-01 00:14:03
今天终于看到刚哥在绿芝琳退出的真正原因,回想起2005年初的那段日子,鉴于当时观点上的不同,也多有给刚哥添麻烦了! 如果当日绿芝琳是因为老板心态过急,想快速赚钱,所以改了类似日新书吧的小单爆炒型制度,那算是辜负了你们当初给绿芝琳花大心思做市场的初衷了。因为后来的业绩太底而被迫退出中国市场,也算出“出来混的,迟早要还”!2006-11-24 23: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