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大学生屡陷传销陷阱 建立反传销教育平台或应声而出

我的日志

9月份开学升入大三的李娜,深情凝望着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园,回想暑期身陷传销陷阱的遭遇,内心百转千回。

  暑假期间,一则“甘肃大学生失联,最后发消息‘救我’!”的帖子在微博、微信里悄然传播,开启了借助社交网络的“微寻人”。失联学生李娜事后回忆,自己与相识8年的好友相约游玩,此前从未听说此人与传销有关,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一脚踏进了非法传销组织。

  被相识8年的好友骗入非法传销组织,以赌博和犯罪出名的村庄、数量惊人且几乎全部是90后的传销团伙,被完全洗脑的同龄人,初中玩伴竟是组织头目……像是小说里才有的情节真实地发生在李娜身上,让她饱受煎熬。所幸,在家长、学校和公安部门的营救下,8天后终于脱险。

  李娜告诉记者,传销组织中的人大都来自县城或农村,坚信自己可以改变贫苦命运,有些人将亲弟弟、亲哥哥拉入其中,希望改变家庭命运发财致富,家人对此也是毫无办法。李娜哥哥表示,平时县城里也听到过很多传销的事,但经过这次事件后才意识到传销组织遍布身边。

  “本是曾一起吃饭玩耍谈论理想的朋友,是在心里可以绝对信任的朋友。”凭着这份信任,李娜一步一步毫无察觉走进了传销窝点。本是第一次出远门见识世界之大、本是想外出打工减轻家里负担、本是想找一份体面赚钱的工作——大学生的美好愿景正成为传销组织精心设计的“诱饵”。

  事实上,近年来,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传销组织的目标。例如今年暑假期间,有关大学生身陷传销窝点的新闻充斥在各路媒体,“大学生痴迷传销办休学骗父亲入伙”、“云南大学生赴山东淄博报到途中失联,疑被骗入传销”、“大学生网恋遭传销洗脑被骗3万多元”……

  大学生屡陷传销陷阱,有人认为近年来传销组织手段高明令人防不胜防,还有人直指当前大学生所处环境过于单纯、校园安全存在“短板”。有分析人士指出,大学生屡陷传销有三方面原因: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引入传销,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给传销披上了华丽外衣,隐藏性和迷惑性更大;对传销活动打击力度不够和相关立法工作欠缺;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和就业环境恶化,校园里几乎看不到反传销的教育,更谈不上建立反传销的长效机制。

  记者走访多所高校发现,虽然高校社团数不胜数,对反传销的宣传却几乎是空白,各高校官网上涉及学生安全的工作也很少提到防范非法传销。

  据了解,早在2004年3月,教育部、公安部曾发文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主动上门,以讲座等不同的形式向广大学生宣讲传销的非法本质。2011年以来,非法传销向着现代化、低龄化发展,高校反传销的相关宣传、警示却未见与时俱进,一些高校偶有转发此通知,公安机关深入高校宣传更不多见。

  相关人士指出,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应该主动培养大学生日常的反传销意识,补上长期以来缺失的这门课,建议高校建立反传销教育的载体和平台,并在思政课中加强对学生的反传销教育,将非法传销堵在校门之外。

«上一篇:梦想发财净坑熟人 在校大学生主动休学搞传销被刑拘   下一篇:工商局宣讲团队走进山东高校 三大特征锁定非法传销»

评论(0) 点击次数(1403)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