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fengb
专业定做直销系统!
文章数量:453
点击人次:611186
- ·我的日志(406)
- ·2018年12月
- ·2018年11月
- ·2018年10月
- ·2018年06月
- ·2018年04月
- ·2018年03月
- ·2017年12月
- ·2017年11月
- ·2017年09月
- ·2017年08月
- ·2017年06月
- ·2017年05月
- ·2017年04月
- ·2017年02月
- ·2017年01月
- ·2015年11月
- ·2015年10月
- ·2015年09月
- ·2015年08月
- ·2015年07月
- ·2015年05月
- ·2015年04月
- ·2015年03月
- ·2015年02月
- ·2015年01月
- ·2014年12月
- ·2014年11月
- ·2014年10月
- ·2014年09月
- ·2014年08月
- ·2014年07月
- ·2014年06月
- ·2014年05月
- ·2014年04月
- ·2014年03月
- ·2014年02月
- ·2014年01月
- ·2013年12月
- ·2013年04月
- ·2013年01月
- ·2011年07月
- ·2011年06月
- ·2011年05月
- ·2011年03月
- ·2010年04月
- 【转载】 1500亿营养保健市场大变在即 备案制或加速行业洗牌
-
我的日志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即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业内千呼万唤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制将随之落地。据了解,《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在行业协会内部征求意见,并数易其稿。
另据透露,为配合该法的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近期还将就《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名单(首批)》公开征求意见,并进行保健食品证书持有者和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市场大变在即,营养与保健食品行业将何去何从?在日前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营养保健产业高峰论坛”上,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具体实施办法毫无意外地成为了关注、讨论的焦点。业内专家表示,保健食品行业将从单一的“蓝帽子”时代,迈入注册制的“蓝帽子”和橘红色的备案制标识共存的新时期。
开启注册与备案并存局面
“《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是国家建立最严格食品监管体系的第一步,将对企业提出更多的合规性要求和压力,促进行业走向良性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徐华锋说:“该法的实施对保健食品行业总的来说是好事,一是明确规定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给行业吃下了定心丸;二是产品准入实施注册与备案并存的双轨制改革,令新进入企业有更多期待。”
他认为,未来中国的营养与保健食品市场将面临“仿保健食品”的机会越来越少,“擦边球”难再生存;注册与备案并存,“天蓝色”、“桔红色”谁占优势未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抢占市场;整合资源和跨界合作抢占先机等复杂局面。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王大宏秘书长介绍,按照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未来进入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将有4扇门,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谋定而后动,分别是注册与备案并存的保健食品、实行注册制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QS标识的普通营养食品,一些原装膳食补充剂还可通过申报无国家标准的进口食品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
“据估算,中国的营养保健食品消费购买力过10000亿元,但目前仅实现2000亿元,市场很大,现在大门已经打开,行动可能会出错,不行动一定是错。”王大宏说。
“总有企业觉得备案好,认为备案就是更容易,这种想法并不正确。”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高鹏指出,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国家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保健食品备案前应在CFDA认可的检验机构做卫生学稳定性检验;备案后,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可能包括对备案资料的审查、生产现场检查、市场抽检、广告审批和监督等。
高鹏指出,备案制很有可能带来产品同质化现象,企业还是应当注重开发创新产品,从新原料、新工艺、新标准、新功能等方面实现突破。除了保健食品,企业或可将目光转向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实行注册审批制,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门槛更高、消费人群更明确。
据庶正康讯行业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虽然行业出现整合趋势,但我国目前仍有“会销”团队1.5万余家,“会销”仍然是保健行业最为重要的销售模式之一,其销售份额约占整个保健产品市场规模的22%。2014年中国保健食品零售总额约为1500亿元,生产企业2600多家,无店铺的直销、会销、邮购企业占77%。
随着新修订的《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的陆续实施,保健行业走向良性竞争和优胜劣汰已是必然。单纯的营销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将进一步削弱,由营销型向生产型、研发型转变,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上一篇:康美董监高1.25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承诺6个月内不减持 下一篇:保障消费者权益 广东将建63个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点»